27岁台湾青年 带团勇救4万名爱滋病患

求职简历代写03-18

野三坡拓展基地

台湾医界之光,照亮了一万公里外的穷困断交国马拉威,和那里四万多名爱滋病患的希望。自己筹钱、自愿前往、自掏腰包,不求回报的奉献,改变了世界,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。

台湾派出医疗团,迈入第十三个年头,哪个医疗团最好?

台大?荣总?还是长庚?

答案,以上皆非。

医界一致公认的台湾之光,是由挪威宣教士傅德兰、毕嘉士创办,坐落在南台湾的屏东基督教医院。它只是间地区级医院。

○二年,屏基接下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的任务,出国到没人要去的世界第六穷国马拉威。○八年,马拉威突然宣布与我断交,屏基撤团。半年后,却因放不下五千位爱滋病人,屏基决定自己筹钱回去。

在断交国,一位二十七岁的台大公卫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毕业生,将医疗团由七人带到今日的二十人,迄今已治疗四万多名爱滋病患。他们虽然隐身为挪威路克机构,但所有马拉威人、跟屏基合作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、欧盟与挪威人都知道,屏基来自台湾。

「他们是台湾唯一能够拿到国际资源的医疗团,」过去三年,担任卫福部非洲首席代表的连加恩说。

相较于援外全部靠政府经费的医院,屏基是唯一一所医院,愿意拿自己的钱做国际医疗团。屏基马拉威医疗团也是台湾医学院中,唯一愿意给实习学分的国际医疗站。今年,屏基医疗队在南非设立新据点,吸引连加恩辞掉公职加入。

能负担就去做

让世界看见台湾的屏基,在台湾的「能见度」却很低。

「门面小到很容易错过,」前联合劝募、现任屏基附属毕嘉士基金会执行长周文珍形容,两年前,她第一次到屏基,就错过了紧邻着大马路的大门。

屏基五栋医疗大楼,简直像个蛇状迷宫。只有不到一千八百位医护人员的屏基,已获得十一座医疗奉献奖,台湾第一,也很少人知道。

只要能负担就去做。屏基重回马拉威的过程,单纯而直觉。首届马拉威医疗团团长、现任屏基院长余广亮回忆,断交后紧急撤团,他回到台湾后,跟屏基董事会报告时说,没把握这五千名爱滋病人能继续用药。

「那就继续啊!」作家刘侠的弟弟、屏基董事长刘侃当场不假思索说。屏基董事会毫无悬念地决议,只要当初在马拉威姆祖祖中央医院建立的病历系统还能用,屏基回去有意义。

问刘侃,屏基不富有,台湾还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,为什么要重回背叛台湾的断交国?

「我们医院也是从无到有出来的啊。当年,挪威来帮台湾,也是不求回报的,他们那时有问,『我为何要帮你吗?』」刘侃反问。

表面上,钱是重回马拉威的关键。但刘侃透露,真正播下重回马拉威种子的,其实是余广亮。余广亮是香港侨生,高雄医学院毕业后留台,一路当到高医麻醉科主任。○二年,他借调屏基并到马拉威。

撤团时,余广亮为了让当地团员有半年时间找工作,自掏腰包,留给每个人六张支票。这六张支票,让撤团后的六个月内,病历系统意外有人维护。

「挪威到台湾的距离是一万零三百公里,六十年后,台湾到马拉威的距离一万零五百公里,」周文珍说得玄妙,「台湾今日偏乡医疗的发展,就是由与台湾无关的人,奉献一生带来的。对外协助就是屏基的DNA(基因)。」

有趣的是,对奉献体会愈深,愈觉得「他益」与「自益」的界限模糊。表面上,医疗团是台湾帮马拉威,但其实,许许多多的台湾年轻人,却从中改变了人生。

延伸阅读: